💥💥💞💞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1 概述

📚2 运行结果

🎉3 参考文献

🌈4 Matlab代码实现


💥1 概述

多旋翼无人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与民用领域。导航系统是多旋翼无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现安全与稳定飞行的基础。采用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可实现高精度导航,该组合导航系统具有优势互补、导航机构冗余的特点,其实质是一个多传感器导航信息优化处理系统。无人机的主要导航参数就是依靠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获得的,因此信息融合技术是组合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多旋翼无人机向自主化和智能化发展,多旋翼无人机对其自身导航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多旋翼无人机自身成本的制约,导航系统中选用的传感器精度较低。针对这一矛盾,本文提出将无人机自带的微型惯导系统与GPS通过信息融合技术相结合,构成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由此能够提升导航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的研究工作围绕组合导航系统的设计展开。除此之外,本文以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全新结构多旋翼小型无人机为研究平台,展开对机载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这一关键技术的研究。

📚2 运行结果

  

  

部分代码:

% load Uav true trajectory data.
addpath UavTrajectorySim;

disp(' ')
disp('Available UAV Truth Trajectory Data Files:')
dir_mat_files = dir('UavTrajectorySim\*.mat');
for nFile=1:length(dir_mat_files)
    fprintf('   %d: %s\n',nFile,dir_mat_files(nFile).name);
end
% nFileChoice = input('Choose a UAV Truth data file (e.g. 1<Enter>): ');
try
%     load(dir_mat_files(nFileChoice).name)
    load(dir_mat_files(1).name)
catch
    error('Selected UAV Truth Trajectory data file (%d) is invalid.\n',nFileChoice);
end

gvar_earth;

% 单次更新中使用的子样数
nn = 2;
% 采样时间
ts = 0.01;
nts = nn*ts;


% 初始姿态、速度、位置
att0 = [0, 0, 90]'*arcdeg;
vn0  = [0, 0, 0]';
pos0 = [34*arcdeg, 108*arcdeg, 100]'; % lattitude, longtitude, height
qbn0 = a2qua(att0);


% 姿态四元数、速度、位置
qbn = qbn0;
vn = vn0;
pos = pos0;

eth = earth(pos, vn);


% *** 添加误差 *** 
% 失准角
phi = [0.1, 0.2, 1]'*arcmin;
qbn = qaddphi(qbn, phi);

% 陀螺零偏,角度随机游走
eb_ref = [0.1, 0.15, 0.2]'*dph;
eb = [0.01, 0.015, 0.02]'*dph;
web = [0.001, 0.001, 0.001]'*dpsh;

% 加计零偏,速度随机游走
db_ref = [800, 900, 1000]'*ug;
db = [80, 90, 100]'*ug;
wdb = [1, 1, 1]'*ugpsHz;

Qk = diag([web', wdb', zeros(1, 9)]')^2*nts;

rk = [[0.1, 0.1, 0.1], [5/Re, 5/Re, 5]]';
Rk = diag(rk)^2;

% 协方差矩阵,x = [phi, delta_vn, delta_p, eb, db]
P0 = diag([[0.1, 0.1, 10]*arcdeg, [1, 1, 1], [10/Re, 10/Re, 10]...
           [0.1, 0.1, 0.1]*dph, [80, 90, 100]*ug]')^2;

% 量测矩阵
Hk = [zeros(6,3), eye(6), zeros(6, 6)];

% Kalman filter initialization
kf = kfinit(Qk, Rk, P0, zeros(15), Hk);

% 与模拟轨迹时长一致
kTime = fix(t_SD/ts);   
err = zeros(kTime, 10);
xkpk = zeros(kTime, 2*kf.n + 1);

pos_ref = zeros(kTime,3);
pos_est = zeros(kTime,3);
pos_gps = zeros(kTime,3);

kk = 1;
t = 0;
for k = 2 : nn : kTime
    t = t + nts;
    
    % 获取模拟轨迹对应的imu输出: 角增量和速度增量(参考值)
    wm(1:nn,:) = imu_SD.wm(k-nn+1:k,:);
    vm(1:nn,:) = imu_SD.vm(k-nn+1:k,:);
    
    % 为IMU参考输出添加噪声
    [wm1, vm1] = imuadderr(wm, vm, eb, web, db, wdb, ts);
    
    % 惯导更新:姿态四元数、速度、位置 
    [qbn, vn, pos, eth] = insupdate(qbn, vn, pos, wm1, vm1, ts);
    
    % 基于模型预测:导航误差系统模型卡尔曼滤波
    kf.Phikk_1 = eye(15) + kfft15(eth, q2mat(qbn), sum(vm1, 1)'/nts)*nts;
    kf = kfupdate(kf);
    
    % 模拟GPS量测数据
    gps = [avp_SD.vn(k,:)'; avp_SD.pos(k,:)'] + rk.*randn(6, 1);
    pos_gps(kk,:) = gps(4:6)';
    % 量测更新 5Hz
    if mod(t, 0.2) < nts
        Zk = [vn', pos']' - gps;
        kf = kfupdate(kf, Zk, 'M');
    end
    
    % Indirect Kalman filter:feedback to IMU (反馈校正法)
    qbn = qdelphi(qbn, kf.Xk(1:3));
    vn  = vn - kf.Xk(4:6);
    pos = pos - kf.Xk(7:9);
    pos_est(kk,:) = pos';
    % 反馈校正:由于反馈项的存在导致卡尔曼滤波的先验估计值始终为零. Ref: 王辰熙
    kf.Xk(1:3) = 0;
    kf.Xk(4:6) = 0;
    kf.Xk(7:9) = 0;
%     kf.Xk(10:12) = 0;
%     kf.Xk(13:15) = 0;
    
        
    % compute the error between estimation & truth data 
    % Note that this 'error' is not the 'state vector' in the Kalman equ. 
    % In indirect kalman filter, the 'state vector' means the error of 
    % the IMU update (respect to True data.)
    qbn_ref = a2qua(avp_SD.att(k,:));
    vn_ref = avp_SD.vn(k,:)';
    pos_ref(kk,:) = avp_SD.pos(k,:);
    err(kk, :) = [qq2phi(qbn, qbn_ref)', (vn - vn_ref)', (pos - pos_ref(kk,:)')', t];
    xkpk(kk, :) = [kf.Xk', diag(kf.Pk)', t]';

🎉3 参考文献

部分理论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刘洪剑,王耀南,谭建豪,李树帅,钟杭.一种旋翼无人机组合导航系统设计及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17,30(02):331-336.

🌈4 Matlab代码实现

相关文章

C语言中strstr函数的使用!

这里要进行分析,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成勋会返回abc及其后面的字符,如上图所示p2代表abc,而abc在p1中能够找到,所以返回abc和p1中abc后面的所有字符,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判断p2字符串是不是在p1中,如果在就是子字符串,否则不是。if (ret == NULL) //函数返回值是保存在ret这个字符指针变量中的,为空说明不是子字符串。printf(&quot;子字符串不在\n&quot;);具体直接看下面的这段代码我相信你必明白。

C# 常用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插入排序 选择排序 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 堆排序)

建堆阶段将无序列表转换为堆,排序阶段将堆的根节点依次取出,并调整堆,完成排序。它使用分治法的思想,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列表分成两个子列表,并对每个子列表递归地进行排序。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列表,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列表排序完成为止。每次遍历都会将最大的元素移动到列表的末尾。每次选择未排序部分的最小元素,并将其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逐步构建有序序列。它将列表分成较小的子列表,对每个子列表进行排序,然后再将子列表合并成较大的有序列表,直到整个列表排序完成。

二维平面阵列波束赋形原理和Matlab仿真

阵面左下角天线位于坐标原点,将坐标原点阵元设为参考阵元,计算每个阵元相对于该参考阵元的入射波程差,从而来计算每个阵元接收的回波信号。实现波束赋形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对各个天线阵元的信号进行适当延迟后相加,使目标方向的信号同相叠加得到增强,而其他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该方法通常用于模拟信号.根据上述理论推导可以仿真任意平面阵列的方向图,这里对两种典型的阵列(矩形平面阵列和圆形阵列)进行Matlab仿真,其余类型的阵列在此基础上修改即可。根据上述圆形阵列公式做仿真,得到下述的三维空间方向图。

为什么Java中的String类被设计为final类?

String类作为Java中不可或缺的类之一,被设计成final类带来了不可变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优势。不可变的特性使得String对象在多线程环境下安全共享,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并发性和性能。此外,String类的设计还符合Java类库的一致性和规范,确保了整个语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String类被设计成final类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以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和编程效率。

大数据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CNN结构、训练与优化一文全解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它的人工神经元可以响应周围单元的局部区域,从而能够识别视觉空间的部分结构特征。卷积层: 通过卷积操作检测图像的局部特征。激活函数: 引入非线性,增加模型的表达能力。池化层: 减少特征维度,增加模型的鲁棒性。全连接层: 在处理空间特征后,全连接层用于进行分类或回归。卷积神经网络的这些组件协同工作,使得CNN能够从原始像素中自动学习有意义的特征层次结构。随着深度增加,这些特征从基本形状和纹理逐渐抽象为复杂的对象和场景表现。

C++归并排序详解以及代码实现

归并排序(Merge Sort)是一种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策略的排序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在归并排序中,合并操作是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的过程。

JVM垃圾回收算法

上面这张图代表的是程序运行期间所有对象的状态,它们的标志位全部是0(也就是未标记,以下默认0就是未标记,1为已标记),假设这会儿有效内存空间耗尽了,JVM将会停止应用程序的运行并开启GC线程,然后开始进行标记工作,按照根搜索算法,标记完以后,所有从root对象可达的对象就被标记为了存活的对象,此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标记。和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也是从根节点开始,对对象的引用进行标记,在清理阶段,并不是简单的清理未标记的对象,而是将存活的对象压缩到内存的一端,然后清理边界以外的垃圾,从而解决了碎片化的问题。

【WSN】基于蚁群算法的WSN路由协议(最短路径)消耗节点能量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比如,如果某个路径的能量消耗较大,ACO可以选择其他能量消耗相对较小的路径,以减少节点的能量消耗。在无蚁群算法(ACO)的情况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当使用相同的路由协议(最短路径)时,节点能量会不断消耗,最终导致节点死亡。而在没有ACO算法的情况下,网络中的节点并没有考虑到能量消耗的差异,因此无法做出针对性的路由选择。总而言之,通过研究基于蚁群算法的路由协议(最短路径)对节点能量的消耗,我们可以深入理解WSN网络中能量问题的关键因素,并为解决节点能量消耗过高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

图像的视网膜变换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总而言之,图像的视网膜变换是一种受到人眼启发的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远离中心的像素进行平均化,将原始的24x24像素图像转换为更紧凑且有效地表示形式。这种转换不仅能减小数据的维度,还能突出图像的特征,为各种图像处理任务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受到人眼中的中央凹概念的启发,视网膜变换将图像的中心像素作为基准点,并计算其他像素离中心像素的距离。然后,通过对这些远离中心的像素进行平均化,图像最终被转换为132维的表示形式。图像的视网膜变换是受到人眼启发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平均化远离给定点的像素来进行处理。

【具有路由 WSN 模拟器的随机方式移动】具有路由 WSN 模拟器的随机方式移动(Matlab代码实现)

这种随机的节点移动模拟了真实世界中节点的行为,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不会按照固定的轨迹移动。最后,我们评估了我们提出的方法的效果和性能。我们通过比较在使用我们的方法时的数据传输延迟、能耗和网络吞吐量等指标与使用其他方法时的指标,来评估我们的方法的优劣。通过这些工作步骤,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路由 WSN 模拟器的随机方式移动,并评估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效果和性能。我们的研究对于改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策略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实际网络部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图像误差测量】测量 2 张图像之间的差异,并测量图像质量(Matlab代码实现)

图像误差测量的研究旨在改进现有的方法,并开发新的有效算法来更准确地评估图像之间的差异。另外,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涌现出一些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误差测量方法,如基于卷积神经网络 (CNN) 的结构相似度指数 (CNN-SSIM) 和感知损失 (Perceptual Loss) 等。通过比较原始图像和经过处理后的图像,可以确定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所做的修改,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6. 通用图像质量指数 (IQI):综合考虑了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锐度和颜色等方面的信息,以评估图像的整体质量。

毫米波V2I网络的链路层仿真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通过链路层仿真,对毫米波 V2I 网络在具有低层现代建筑的城市环境中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通过模拟多条车辆路线,并评估关键指标,我们为毫米波 V2I 技术的优化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通过收集仿真结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毫米波 V2I 网络的潜力和局限,并为将来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毫米波 V2I 技术是一种用于车辆到基础设施的通信的创新解决方案,它利用毫米波频段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实现了快速而可靠的车辆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

【图像分割】图像检测(分割、特征提取)、各种特征(面积等)的测量和过滤(Matlab代码实现)

【图像分割】图像检测(分割、特征提取)、各种特征(面积等)的测量和过滤本文提供了一个适合初学者的教程,旨在演示图像检测(分割、特征提取)以及各种特征(如面积)的测量和过滤(只提取某些对象)。首先,该教程介绍了如何找到图像中的所有对象(硬币),然后根据指定的直径过滤结果,筛选出特定直径的对象。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阈值处理、标记和区域属性的基本概念。对于那些刚开始接触 MATLAB 图像处理功能的同学来说,这个教程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在他们深入学习更复杂的算法之前,可以通过这个教程加深对基本概念和技术的理解

【红外图像增强】基于引力和侧向抑制网络的红外图像增强模型(Matlab代码实现)

红外热像仪产生的彩色红外图像中经常会遇到低对比度、噪点和边缘模糊等问题。首先,获得彩色红外图像各维的总引力信息。使用均值滤波器降低噪声,使用横向抑制网络进行分辨率和边缘检测,使用区域重力因子进行对比度控制。我们的方法的实现简单易懂,并产生更准确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消除噪声、模糊和低对比度,并且比其他方法更能改善红外图像的细节。红外热像仪产生的彩色红外图像中经常会遇到低对比度、噪点和边缘模糊等问题。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离散平稳小波变换域中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局部空间频率的红外与视觉图像融合方法(Matlab代码实现)

为了提高红外和视觉图像融合的性能,并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方法。通过将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融合,我们可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图像信息,从而提高图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总之,基于SWT_DCT_SF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融合方法,能够提高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融合效果,并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基于SWT_DCT_SF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是一种通过结合离散稳态小波变换(DSWT)、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局部空间频率(LSF)来混合融合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方法。

使用显著性检测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的两尺度图像融合(Matlab代码实现)

图像融合是将互补的源信息集成到合成图像中的过程。该方法是有益的,因为本文引入的视觉显著性提取过程可以很好地突出源图像的显著性信息。在军事、导航、隐蔽武器探测等应用中,不同的成像系统,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可见光(VI)和前视红外(FLIR)或红外(IR)用于监测目标场景。来自这些图像的有用或补充信息应集成到单个图像中,以提供比任何一个单个源图像更准确的场景描述。在目标级图像融合中,使用从每个源图像派生的属性描述符、特征和对象标签进行融合。是将源图像中的互补或有用信息组合或整合到融合图像中的现象。

【图像处理】使用各向异性滤波器和分割图像处理从MRI图像检测脑肿瘤(Matlab代码实现)

脑肿瘤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没有MRI技术,无法可靠地检测到。为了为MRI图像的形态学操作铺平道路,我们首先使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以降低像素之间的对比度。然后,我们调整图像大小,并手动将其转换为黑白图像,通过阈值处理来初步筛选出肿瘤可能存在的区域。这个项目的更大目标是建立一个包含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特定人类MRI图像中的肿瘤2D图像数据的数据库,并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来确定肿瘤的精确3D位置。尽管这个模拟程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给出准确的结果,但对于过小的肿瘤或具有中空结构的肿瘤,它可能无法执行。

【交互式阈值二进制图像】采用彩色或单色图像通过交互/手动方式阈值单色图像或彩色图像的单个色带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阈值图像是一种二进制图像,可以用作其他图像的遮罩图像。在阈值范围内的像素将在中间图像中显示为二进制图像(黑/白),而原始图像的像素将在左侧图像中显示为遮罩(灰度或彩色)。通过使用交互式阈值二进制图像的方法,用户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彩色或单色图像,并根据需要调整阈值范围,从而得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二值化图像。该方法的输入包括要开始的低阈值和高阈值,以及图像文件名或图像矩阵。本文介绍了一种交互式阈值二进制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彩色或单色图像,并且允许用户通过滑块的方式以交互/手动的方式设置图像的阈值范围。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增强型MODLEACH设计与仿真(Matlab代码实现)

关于CH(簇头)选举算法,数据聚合,减少传输次数和不同功率水平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此外,它还使用不同的集群头选择算法,其中节点的剩余能量大于阈值,它仍然是下一轮的集群头。我们通过在HEED(混合节能分布式聚类)中使用不同的簇头选择方程来增强MODLEACH,使其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选择节点作为簇头。此外,我们还通过放置能量空洞去除机制来增强 MODLEACH,这样如果节点的能量低于阈值,它将节点置于睡眠模式。我们针对一个简单的温度传感应用评估了该协议的性能,并与其他一些协议LEACH,DEEC,SEP,

【 2023华为杯C题】大规模创新类竞赛评审方案研究(思路、代码......)

现在创新类竞赛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竞赛,一般采用两阶段(网评、现场评审)或三阶段(网评、现场评审和答辩)评审。创新类竞赛的特点是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评审专家根据命题人(组)提出的评审框架(建议)独立评审。所以,对同一份作品,不同评委的评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事实上,当竞赛规模大,评委的人数众多时,极差(定义见附件1)大的问题更为突出。显然,简单地依据多位评委评分的总和进行排序并不是创新类竞赛评审的好方案。因此,探讨大规模创新类竞赛评审方案的公正性、公平性和科学性具有深远意义。
返回
顶部